我們需要怎樣的“中國好聲音”?至起碼的,首先應該是特色鮮明、不應該如“路人甲”般千人一面——實際上,這不僅僅是作為電視觀眾對選秀節目選手的期盼,作為音響行業的從業員,我們其實也應該理解到:消費者們對于我們的音響產品,其實也有著相同的期望。
無論是在家庭音響領域還是我們熟悉的汽車音響領域,對于“美國聲”、“德國聲”、“丹麥聲”、“日本聲”等概念,無論是資深的發燒友、還是尚處在入門級別的菜鳥,相信都是耳熟能詳。的確,在世人的心目中,當“音響”代表的是一種“文化”而不僅僅是一種“產業”,則不同產地的音響,都會如繪畫、音樂等其他類型的“文化”一樣,有著各自不同的“流派”、以及各自鮮明的“流派”風格特點。
然而,當談到中國本土品牌的音響風格時,我們往往就會發現,無論我們如何挖空心思去組織詞句,實際上我們都無法為我們的國產品牌,概括出一個具體準確的風格特點、無法為所謂“中國聲”所代表的風格,如“美國聲”、“德國聲”一樣,給出一個很清晰、很誘人的定義。實際上,單從汽車音響行業而言,縱觀我們的國產本土品牌,若論及風格,從微觀角度而言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甚至同一個品牌不同型號的產品,風格特色都稱得上天壤之別;然而從宏觀角度而言,國產品牌之間則更接近于“千人一面”,在品牌定位上幾乎都是走著雷同的“高性價比”路線,而在音色風格上則極少有所注重、有所標榜,甚至M記本身接觸過的多家國產品牌,更是刻意希望淡化乃至避而不談自己品牌在聲音風格上有什么突出的風格,而是盡力希望讓人感覺自己的品牌在風格上是“面面俱到”——而原因,其實只是因為品牌負責人很主觀地擔心:如果自己的品牌被人認為是屬于哪一種風格的產品,會導致其他口味的顧客的流失。
其實我們都很明白,即便是公認的世界級品牌,在風格上都不可能做到滿足各種口味的需求,而這也正是“美國聲”、“德國聲”乃至各種“品牌聲”之所以會誕生、并且各自吸引了眾多粉絲的根本原因;而國內品牌在風格定位上強求“面面俱到”、害怕“突出個性”的觀念,最終其實只會導致品牌自身“缺乏性格”、“毫無菱角”,而不同的國產品牌之間,也正因為這樣的原因,隨著市面上涌現出來的國產品牌越來越多,國產品牌的同質化也隨之而越來越嚴重。事實上時至今日,所謂“國產品牌”無論各自起的牌子名稱有多大不同,在許多消費者心目中,它們都還只是同一樣東西:價格便宜、質量尚可、但品牌毫無名氣、因此也不能夠把品牌拿出來向其他人顯擺的國產貨。因而,如果非要我們對“中國聲”進行一個定義,對上面這句話再進行一個概括:“性價比ok、音色也沒什么特點”,大概就是我們現在能夠總結出的關于“中國聲”的最好寫照。
如何擺脫千人一面的“同質化噩夢”、如何告別“只有性價比”的單調的品牌特質、如何真正樹立讓大家喜聞樂見的“中國聲”形象,M記認為,第一步應該做的,就是鼓勵我們的國產本土品牌拋棄過往“寧可泯然眾人,不愿個性張揚”的品牌定位思維,真正打造出幾個不僅僅只懂得靠性價比競爭、同時還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同時在聲音特色上也有著自己鮮明主張的國產品牌。實際上,作為一個泱泱大國,我們很難強求所有的國產品牌,在聲音特色上都隸屬于一種風格之下,然而如果我們每一家的國產品牌,都能夠建立起自己鮮明的聲音風格特點,我們也必定可以在世界上,唱響廣受世人歡迎的“百家爭鳴、個性洋溢”的“中國聲”。